孩子为什么不想好好学习,值得深思!2015 年 05 月 27 日 来源:世纪行知教育1.孩子是皮筋 父母老师是拉紧皮筋的人,拉力太大会崩断 孩子的天性活泼,对感兴趣的东西有着无穷的求知欲。但现实是,孩子在学校面对的是单调无趣的校园生活、激烈的竞争环境还有焦虑的教师群体,考试和名次造成的压力已经把孩子逼得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原本应该是避风港的家里也同样充满着竞争意识。“今天默写几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看来是关心的询问,却在无意中对孩子施加了更重的压力。此时的孩子就像一根细细的皮筋,而老师和家长就是在两头拉紧皮筋的人,随着拉力越来越大,皮筋越绷越紧,如果不放手,那么皮筋迟早会断。 在青少年儿童心理的临床研究当中发现,当孩子感受到压力时,就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抵触情绪,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一般不会在小学阶段发作,但一到初高中就像一个地雷一样,一触即发。 为人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但有些殷切的期望,家长们放在心里比挂在嘴上更好。“考清华、上北大”,这些具体化的指标式期望,只会造成孩子的无尽的焦虑和压力,让孩子抵触学习。有能力创造让孩子愿意学习的环境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2.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生理原因影响学习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当中,一般很少会出现学习态度问题。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受生理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因遗传和身体条件等生理因素而不同。这个时候,学会如何看懂孩子非常重要。 在胎儿时期,母亲的身体条件决定了孩子的智力和神经发育。而在后天的学习当中,由于不同孩子的神经发育速度不同,造成了孩子们成绩的差异,神经发育慢的孩子往往给老师和家长以笨拙、迟钝的感觉,但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这类的问题迟早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解决,家长必须给孩子耐心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罚抄和补课。 举例来说,同龄的孩子写字,有写得漂亮的,有写得不漂亮的。但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由于神经发育程度参差不齐,大脑还无法完全控制手部的精细动作,自然有孩子无法控制字体的美丑。这个时候,家长不必因此太过忧心,这样的情况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自然改善。3.“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 母亲作为孩子的孕育者,在与孩子的交流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家庭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几乎不需要言语,孩子也可以从妈妈的言行举止上感受出她的情绪,所以此时母亲的表现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