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十大典型病症引言: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教师探索的无穷空间和奥秘;它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能给予学生美的画卷和享受。上出“具有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实属不易,让自己上的绝大多数课称得上“具有课堂教学艺术的课”更为难得。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懈追求的过程中,才有了我们的专业成长,才能够真正享受到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体验。在此,罗列几种课堂教学中“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现象,避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偏。 一、“空堂”现象 即牧羊式教学。假“素质教育”之名,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号召自主学习,就成了让学生自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绝不强迫他们,让他们随意讨论,学到哪里是哪里,收获多少算多少……无论学什么课文,形式是一样的:先用一大半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读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问老师。 这种教学方式,把“自主”学习,完全变成了学生“自己”学习。教学秩序松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练堂”现象 即练习式教学。本着“多讲不如多练,多练不如多考”的原则,教师用很短时间突击完本节课的授课任务,然后就是发试题,做试题,评试题。有人戏曰:“课堂还剩十分钟时,插入广告(即分发试卷),剩余内容且听下回分解”。 这种教学方式,教师的有无,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所谓讲解答案,纯属浪费学生时间,因为教师讲的,和学生手中资料上有的,并无二样,何况学生把课文内容都没吃透,测试的作用何在。 三、“秀堂”现象 即作秀式教学。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各种现代化手段一齐上阵,各种教学环节不论需要不需要的,依次僵硬地秀出;听课者“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如置身舞台剧场中。但课程本身如何,却又如坠五里雾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教学,与其说是老师在上课,不如说是老师在作才艺表演! 四、“假堂”现象 即造假式教学。多表现在一些“成果展示课”、“公开课”或“示范课”上。有的请别人为自己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编串台词;有的挑选优秀学生,提前多天进行预演排练;有的邀请行家里手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一一精雕细琢,全方位包装打造;有的甚至变成全教研组或全校性“任务”……于是,公开展示时,教师综合素质之高令人瞠目,学生反应之快令人乍舌,教学过程之“完美”令人叫绝。 这种师生共同作假的现象,不仅于教学毫无增益,而且,负面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