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从家庭生活转移到幼儿园生活,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和熟悉的亲人,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幼儿不能像在家里什么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一、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最初的要求保证幼儿能够比较容易达到,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这样除了能够增加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兴趣,并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附表一)项目一二三生活习惯进餐愿意自己吃饭会自己吃饭吃得比较干净,不挑食睡眠乐意在幼儿园午睡不依赖某种物品入睡独自安静入睡,醒来不打扰同伴入厕需要大小便时能告诉成人在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大小便后整理服装、洗手盥洗能按标志找到自己的毛巾、茶杯会正确地洗手、擦干手会擦嘴、会冲洗茶杯其他认识自己的衣服、被子、鞋子午睡时会找到自己的被子,会脱鞋子会解衣扣,分清左右,自己穿鞋子 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园和家庭两种教育必须步调一致,才能巩固良好的教育效果。老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与家长个别交流或召开家长会得形式,介绍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在家配合的工作。家长也需要及时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然后教师和家长共同研究对策,以达到家园同步实施教育的良好效果。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幼儿会出现自己尝试来拒绝成人的帮助的情况,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个教学契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床睡觉,自己进餐等。幼儿刚刚学习自己独立进餐时,会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部分家长怕麻烦,就直接帮助幼儿喂食,一句“让我来,你还小!”严重打击幼儿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如果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要求不一致时,在幼儿园幼儿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里则由长辈包办一切。这样除了造成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外,还会让幼儿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由抵触,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难以提高所以只有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善于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刚入园学习自我进餐市会出现很多相应的问题,如不会拿勺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还有幼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