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教育史第25讲(北师大网络教育学学院)VIP免费

中国教育史第25讲(北师大网络教育学学院)中国教育史第25讲(北师大网络教育学学院)中国教育史第25讲(北师大网络教育学学院)中国教育史第25讲(北师大网络教育学学院)中国教育史第25讲(北师大网络教育学学院)
第十四讲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哲学社会伦理思想董仲舒(前 179— 前 104 年)广川(在今河北省景县境内)人,是西汉著名的儒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公羊春秋》与《易经阴阳》学有特别的研究,学识渊博。中年收徒讲学,“下帷讲诵”,开始了教育生涯。汉景帝时,他因专精《春秋》而被选任为博士。汉武帝即位后,命各地推荐“贤良方正”之士以备咨询,建元元年(前 140 年)汉武帝接连对他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关于天人关系,所以也称之为“天人三策”。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大学”、“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等重大建议,同时还论证了天人关系、天人感应、神权与君权等重大问题。汉武帝对他的建议十分赞许。对策后,他被派到江都易王刘非那里去任国相,他对刘非讲了“春秋大一统”的精神,提出“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此暗示刘非不要称霸,应尊重中央皇权。公元前135 年,皇帝祭祖之地长陵高园殿和遼东的高庙也发生了大火,董仲舒写了奏章,想借这两次大火说明“上天”已对汉王朝发怒,“首劝其杀骨肉大臣”,触怒了汉武帝,虽免于一死,江都易王相被罢免了,从此他又专心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书十年。公元前 125 年,董仲舒又做了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后于公元前 121 年辞职回家,从此结束了他的仕禄生活。晚年致仕在家,专心从事写作与讲学。但朝廷有大事,仍常派人向他请教。死后葬于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武帝经过他的墓地,特下马致意,所以他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是只有一本《春秋繁露》一书,《史记 · 儒林列传》及《汉书 · 董仲舒传》中的有关资料可供参考。“天人三策”(即“举贤良对策”)载于《汉书 · 董仲舒传》中。《汉书 · 五行志》:“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董仲舒用公羊春秋的微言大义来改造先秦儒学,并容纳刑名法术、道墨阴阳家思想,以天人关系问题为中心,建立了一套新的儒学。其要点如下。(一)天创万物与天人感应(二)皇帝至尊与君权神授董仲舒抬出“天”作为宇宙人间的最高主宰。他还以天人同类为根据,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认为天人既然同类,其间必然会互相感应,天能进行严格的赏罚。董仲舒认为人类社会组织是天安排的,天给人类社会设立了最高权力的君主“替天行道”。(三)王道三纲与阳尊阴卑董仲舒认为“天”的意志是通过“阴阳五行”来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教育史第25讲(北师大网络教育学学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