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难忘的一堂课 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那些曾使你不得不亲自动手发现了的东西,会在你脑海里留下一条途径,一旦有所需要,你就可以重新运用它。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为问题的明确表述贡献一份力量。 在给定的条件下,应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靠他们自己去发现。 2005 年的一节数学课上,遇上这么一道题:在圆 O 中,弧AB=2 弧 AC,请分析弦 AB 与弦 AC 之间的关系。当时我就先这样分析:在同圆或等圆中,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因为弧 AB=2 弧 AC,所以AB=2AC,设置了一个思维陷井,讲完之后,善于动脑的某同学说,AB 不一定等于 2AC。于是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在这个同学身上,并且开始思考,为什么呢?于是,我就让这位同学当起了老师,上台给同学们讲解分析,并且板书出了整个过程,“我明白了”,“哇噻,了不起”,同学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同学思维敏捷。随着讨论的铺开,我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是我平时主观想象中的那样弱,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最后,当这堂课原先预计的教学内容完全在讨论中被触及并消化掉时,下课的音乐铃声欢快地响了。走出教室时,我才突然发现俨然打了一场胜仗的姿态。但这堂课令我记忆深刻,至今还回味着,因为我很久没有遇到像那天午后的由沉闷到活泼的师生同质疑、共探究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