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长沙窑瓷与诗书画结合的媒介湖南省博物馆 李建毛内容提要: 拙稿是本刊第一期《长沙窑与唐代茶酒习俗之演变》续篇。长沙窑以彩瓷著称,而彩饰中最具历史艺术价值的绘画、诗文部分,其载体主要是茶酒器具,至今发现的 100 余首题诗除 2 首见于枕外,其余皆书于茶酒器。唐代文人对茶酒的嗜好升华至茶酒文化,并以此作为媒介,实现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提高了瓷器的品位,也为后世瓷器装饰展开了一片新天地。关键词: 茶酒具 诗画饰茶、酒为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符号,并行不悖。唐代处于茶酒习俗的转变期,人们在品茗畅饮之时,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使茶酒由简单的生理需求,演变为一个文化过程,成为大唐文化中一道亮丽风景,由长沙窑瓷可窥知一二。兹略述浅见,求证于方家。一 茶酒具——长沙窑诗、画的主要载体长沙窑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为了拓开销路,针对不同市场采用了不同的装饰手法。长沙窑的两大装饰技法——彩饰、模印贴花分别与之对应,但这只是大体情形,并非绝对。长沙窑以彩瓷著称,用彩手法多样,彩饰的器物也种类繁多。就工序而言,便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长沙窑的彩是釉上还是釉下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既有釉上彩,也有釉下彩。那种随意涂画、泼墨等手法施的“写意画”彩当是釉上彩[1] ;就釉下彩而言,长沙窑有点彩、条彩、斑彩、绘画、题文等之不同。彩饰中最具文化、艺术价值的是绘画、诗歌和题记,而饰以绘画与诗文者又往往仅见于少数几种器形,这些器物多属茶酒具。试分析如下:(一)瓜棱壶以壶的腹部有 4 条凹进的瓜棱而名,瓜棱将腹部分为四等份。壶口沿外撇,颈部粗大而弧长。前有多棱短流,后有弓形鋬。长沙窑瓷壶的型式很多,1996 年紫禁城版《长沙窑》将其分为 9 型 20 余式,瓜棱壶是其中最常见的壶式之一,彩绘和诗文、题记多见于瓜棱壶。绘画题材很多,有花草、飞禽、走兽、建筑、云气、龙凤、摩羯等图案;题诗也多见于瓜棱壶,据长期从事长沙窑诗文研究的萧湘先生统计,在目前发现的 103 首诗文中,其中 91 首书于瓜棱壶,那些警句、联语等题记也基本上见于瓜棱壶。另外还有一种圆腹形壶,器形与瓜棱壶相同,只是腹部没有瓜棱,施乳白釉者,多饰随意涂画的釉上绿彩、红绿彩;施青釉者,或饰彩绘图案,如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褐绿彩飞凤壶。关于瓜棱壶的功用,从“陈家美春酒”、“美春酒”、“好酒无深巷”等铭文可以得知,这种壶就是用于斟酒的酒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