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非耐张接头电气性能分析摘 要:鉴于电力线路非耐张接头对于电气性能有较高要求,阐述了线路接头的电接触机理,包括接触电阻及其引起电阻变化的因素、接头的热效应。并结合增城地区 220 k V 增荔甲线、乙线的运行情况,对投入运行的非耐张接头进行温度测量比较。 关键词:非耐张接头;接触电阻;腐蚀;热效应 电力线路接头按其性能可分为耐张接头和非耐张接头。耐张接头指这一接头将承受导线的全张力;非耐张接头主要是以连通电流为目的的接头,包括 T形线夹、设备线夹、并沟线夹等,这类接头在机械强度方面要求不高,而对于电气性能的要求则是非常严格的。1 电气原理分析 在电力线路工程中经常用到各种非耐张接头连接金具,本文从接触电阻、接触电阻变化因素、热效应三方面对非耐张接头的电气性能进行分析。1.1 接触电阻 非耐张接头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螺栓式和压接式两种。其原理是利用对接触面施加压力来降低接头的接触电阻,以达到安全地传输规定的负荷电流的目的。 接头设计应首先考虑如何减少接触电阻,实际上接触表面加工得如何好,总不能完全吻合,当它们第一次接合时只有较小的实际接触面积存在。而且只有那些具有实际金属接触而没有金属膜介入的接触点才承担流过的负荷电流,如图 1 所示。 因局部接触点少,提供的电流通道狭小,显然会使接触电阻增加。如果有更多的接触点,电流通道将增加,负荷电流分布也更均匀。对电器接头而言,只要施加压紧力将表面触点压平,增大接触面积形成更紧密的接触,接触电阻就可减小。接触面积取决于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及装配后外加压紧力一般来说,用手工去除材料(用钢丝刷或普通砂纸打磨)方法获得的接头表面,通常不如用机加工方法获得的接头表面接触电阻低。 接头的压力是保证接触电阻降低到满足要求的主要因素,假设接触表面的全面积为 A,这仅是“标称”接触面积,因为实际接触面积 A′将比这小的多。如果 p 是接触点上的平均压力,F 是施加到接触面上的压紧力,则有 作为一定程度的近似,我们可把 p 视为一个仅与金属特性有关的常量,这是接头金属触点在受压的情况下发生局部压扁(塑性变形)而不产生整体变形的最大压力。每一接触点越压越平,接触面积越来越大,直到接触面积大到能承受所施加的压紧力时为止。式(1)也可写成 A′=F/p。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其截面积成反比,若 R 为接触电阻,则 由于 p 也是一个常量,因此可组成一新的常量 C2,可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