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造提升市传统产业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按照“推进转型发展,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题调研方案,4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同志,在杨治茂副主席的带领下,围绕“改造提升我市传统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召开了涉工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了11家企业,涉及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并专程赴山东、辽宁学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经验做法。通过调研,全面了解我市传统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积极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建议和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传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促进传统产业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广义上的传统产业是相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的,是指发展时间长、技术稳定、附加值低、具有资源依赖性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目前,我市部分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长为支柱产业,鉴于支柱产业另有调研组专题调研,所以本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专题调研集中在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四个行业,本文中所提传统产业也专指这四个行业。(一)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末相对“十五”末,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市传统产业(专指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四个行业,下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老口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由245户增加到856户,传统产业完成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由213.99亿元和59.5亿元增加到935.78亿元和274.21亿元(详见图表一);从产业效益来看,传统产业实现主营收入由192.49亿元增加到836.24亿元,实现利润和税收分别由0.07亿元和6.43亿元增加到35.16亿元和54.86亿元(详见图表二);从经济比重来看,全市规上传统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由25.4%降到24.8%(详见图表三)。从以上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还是从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来说,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工业经济第1页共7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重要的基础产业、民生产业。一方面,传统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如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产品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源、原材料、中间品,保证其它产业正常生产运营,轻工纺织产品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保障人民生活正常消费运转;另一方面,我市传统产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多,传统产业的从业人员从20XX年末的66605人,增加至20XX年末108283人,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30.8%(详见图表三),社会影响面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三)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市具有发展优势和前景的产业。一方面,传统产业是合肥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由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已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技术,没有落后产业”,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嫁接即“传统产业新型化”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如马钢(合肥)公司在搬迁改造过程中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上马市场前景看好的双洗冷轧板工程,促进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快速提升;中盐红四方集团通过与央企对接合作,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发展前景看好;安利合成革公司在同行业中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不久前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安徽依立腾工贸有限公司以打造安徽服装地方自主品牌为己任,一手抓质量,一手抓销售,目前已初见成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积极采取了许多推进产业发展的措施:一是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十一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1305亿元,推动了传统产业技术上台阶、产品创品牌、制造绿色化。二是推进“两化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实施工业软件振兴工程、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工程、高成长性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第2页共7页“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