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二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适应教育发展趋势,几乎所有学科都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中怎么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可分为四步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探索过程中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探索式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例如:一年级《图形的认识》一课。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摆图形,动手折一折等活动,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的特征已经有了认识,能用语言准确表述。这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加深了对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教师说:“同学们,老师也有 4 根小棒(长短不一的小棒)请你摆出正方形。”同学们一边摆,一边摇头:“长短不一的小棒怎能摆成正方形呢?”学生在经历失败后,提出了利用正方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把四个小棒截齐,以最短的小棒为准,剪去其它小棒多余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同样长,就可以摆一个正方形。2、自主探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看、听、读、写、做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新鲜事物很敏感,容易产生好奇心等特点。课前谈话创设问题情景,用激励性的语言把学生引进“小小商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小小商店”中自由自在地买东西、卖东西。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而不是老师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