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复习:中外重大改革专题综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知识精要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前期、后期。(5)评价: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戊戌变法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 19 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4、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5、影响: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二)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 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评价: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必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