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 年 9 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近四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一、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课题的提出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实效。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已有很大突破,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社会生活新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要求的问题:1.学校教育方法陈旧。学校品德教育限于班队会、思品课等。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实践活动,对于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来说,没有比不活动更让他们可恨的事了。2.德育内容远离现实。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也应该是丰富生动、现实、具有道德的。但我们现在的德育内容,已经被抽去了生活的根基,变成了缺乏道德情感的抽象的东西。学生很难从自身的需要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动。 3.知与行脱节。小学生道德现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知行脱节。他们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我行我素,根本不管什么道德不道德。一方面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践行为而使得道德知识仅仅是知识而已。 (二)课题研究意义1.让德育渗透在学科的每一节课当中,使学生课课受教育,时时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保证教学大纲和教育目标得以实施。2.寓德育教育于教育教学之中,解决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低效性的问题,增加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可行。3.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有效做法,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风气。二、课题的研究背景(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1.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尤其是英、美两国,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学中,以各科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德育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方法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