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唱歌教学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唱歌教学上把握五个方向(一)明确唱歌教学的三个目标:小学音乐课重点是唱歌教学,要想成功的完成唱歌教学这一环节,应该突出三个方面:1、我们把发展歌曲兴趣(喜欢唱歌)作为共同目标。2、情感交流(感受表达歌曲的情感,有感情有理解的唱歌)这是最重要的目标。3、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识谱发声,没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可能有感情的歌唱,知识和技能是手段)这是次要目标。(二)尽快把歌曲唱会,唱好。 我们大家都知道唱会歌曲很容易,唱好歌曲却很难,唱好歌曲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责任。所谓唱会歌曲,就是能正确的把歌曲的曲调,节奏,歌词掌握。那么要把歌曲唱好就有点困难了,所谓的唱好歌曲,就是要正确的理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风格。创造性的表达歌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歌曲艺术处理,就是从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体验歌曲的情感这几方面进行处理。我们通常是先学技术再来表现,那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先唱会歌曲再来进行艺术处理。我们应该在唱歌曲的第一个音的时候就注意它的感情。歌曲的艺术处理要贯穿歌曲的始终,不要一味的根据歌词去处理,同时还要根据歌曲的旋律来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包括力度,速度,感情。学生每唱一次,老师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从歌曲的力度上,速度上,情感变化上分别进行讨论,进行体验。(三)听唱和视唱相结合。(四)歌词和曲谱交替进行。(五)创编与拓展。 我们目前存在的一大误区就是:凡是遇到拓展这一环节,大都是创编歌词,或者是人物的改变,千篇一律,看不到什么新颖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创编呢?比如我们这堂课所学的歌曲如果是属于民歌类,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号子,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体验他们的不同之处。也可以把它创编成山歌风格让大家进行讨论体验.体验回声的感觉,体验悠扬秀丽的感觉,体验豪放粗犷的感觉。当然这些大家都有他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不寻求不主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歌曲进行创编或歌曲排练,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性地、创造性的对歌曲进行创编处理的尝试,尽量发散学生的个人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有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我认为新课改下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既不能背离音乐的主题,也不能忽视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既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既要鼓励大胆实践和创新,但又要必须遵守音乐教学特殊的学科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