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语言技巧在低年级德育教育中的作用VIP免费

论语言技巧在低年级德育教育中的作用_第1页
1/2
论语言技巧在低年级德育教育中的作用_第2页
2/2
论语言技巧在低年级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讲究语言的育人艺术,使其如同一滴露,滋润学生的心田;恰似一座桥,通向学生的心灵;宛若一盏灯,引导学生奋进。心理研究也表明了新鲜活泼的语言能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给学生带来情感的波澜、心理的愉悦。笔者从事了多年的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深刻地感受到低年级的孩子思想天真、思维简单、想像形象,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育人的语言更应具有儿童特色:简单明了、活泼生动、贴近生活。在低年级德育教育中,笔者尝试使用贴近儿童生活的鲜活语言,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产生“海绵吸水”的德育效应。现把笔者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一、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于抽象化的复杂的语言,他们不感兴趣也难以理解。因此在德育教育中,笔者总是选择贴近儿童童心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与儿童交流,易于儿童理解。比如,笔者教育一年级的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话成人读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却是摸不着边际的一个抽象概念。此时,笔者将孩子们一天所经历的“自己的事情”,罗列归纳到一首“三字歌”里:生活事,自己做。闹钟响,即起床。穿衣服,叠被子。洗刷完,吃早点。背书包,穿戴齐。上学校,不迟到。学习事,自己做。交作业,即早读。课堂上,认真听。动脑筋,勤发言。放学后,做值日。回到家,做作业。收文具,运动去。早睡觉,早起床。通过这首贴近儿童生活的“三字歌”,既帮助了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这一概念,同时也利于帮助孩子践行“自己做”这一品德习惯。二、借用动物,乐于听从儿童总是喜欢动物和与动物相关的一切,尤其是那些小动物,像小猫、小狗、小兔等更是得到孩子们的偏爱。你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在动物园、或是在路边碰到有小动物时,总会痴迷地与那些小东西交流着。为什么呢?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爱心的使然。根据儿童偏爱小动物这一特点,笔者在德育教育中,时常用到这些小动物,借用动物代替老师讲道理、讲规则,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之能深入到学生心灵,并乐于接受,而后付之行动。如笔者在班里悄悄地放了小兔、小狗两只动物的布娃娃。尽管老师不说,但是一些细心的小朋友总会发现这两位客人的。于是会接连地有小朋友来问“老师,这两只小动物是干什么的呀?”笔者没有及时地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语言技巧在低年级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