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强国之本,在于重教。教育之本,在于育人。 教育的全部活动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本质体现,是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育的本质特征。 为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目前已有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各自的教育规划纲要。育人为本成为各地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各地党委、政府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对育人为本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根据地方实际,提出了实现这一根本要求的具体措施。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案例: 如何改变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教师累、学生疲、校园死气沉沉的现象?苏州市近年来打出素质教育“组合拳”:明确规定小学、初中每天结束课堂教学后,用 1 个小时让学生开展活动;明确规定公办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得采用笔试或变相笔试的方式选拔学生,公办、民办中小学不得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和实验班;明确规定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节假日整班补课,严格规范教师有偿家教,同时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监督机制。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推动下,学生负担减轻了,校园生机重现了,中高考升学率提高了,百姓满意了,苏州教育初步实现了培育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的教育目标。 思路和举措 坚持育人为本,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贯彻落实育人为本这一方针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无一例外地对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重点部署,对其内涵、意义、实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度阐释,为未来 10 年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是教育规划纲要关于素质教育提出的“三个坚持”。 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加之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德育为先显出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各省、市、自治区均表现出对德育的高度重视。在西藏地区,达赖集团妄图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教育仍然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重点领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