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闫宇新老师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触颇深。本节课有以下两个个特点:一、 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会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首先老师创设了分菜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接着,老师设计了几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逐步达成让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的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测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了“数面积单位——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验证。学生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了解图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几个长方形再试一试去验证,特别是每一组同学自己动手摆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这样大大丰富了例证,逐步归纳出了公式;然后,回归到导入分菜地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并且自然地过度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最后再推广到身边长方形面积(学校篮球场地)的计算。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界说与应用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