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内涵VIP免费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内涵_第1页
1/1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内涵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几年已经谈了很多了,从我们杂志开始,到其他各类教育媒体,到教师的稿件中,越来越多这样的字眼。今天,我还是选择了这个题目,除了刚才说的理由,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是我觉得很多教师对它们的内涵仍然是不清晰的,还存在诸多的误解。在坐的都是小学教师。小学是学习方式多样化最大的一块试验田。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就是小学远离高考。高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扭曲教育的规律,这一点从我们古代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来看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所有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是最可能按照教育的理想来做事的一段时光。但是,在实践之前,之中,之后,我们都要反复地去思考它们真正的内涵是什么?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偏离,有没有使用不当,有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不会面面俱到,但一定是有针对性的。1、 学生自主了,教师该做什么。关于自主学习,从我所阅读的来稿来看,过于狭隘。一种理解就是"自学"。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形,比如,这节课后半节课,你们自己看书吧!然后把后面的习题做一做。这是不是自主学习呢?我觉得在形式上,是,但在实质内容上,不一定是。也就是说,教师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不一定取得效果。自主学习一定不等于自学。自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外进行。实际上,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推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两者不会相等,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相等的话,那么还要教师做什么呢?自主学习也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鼓励:"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你们喜欢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这已经成为所谓新课程的标签了。这样是不是就尊重了孩子的主体性了呢?我觉得不是。任何事物就怕过度,就怕泛化。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中庸传统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中庸强调的是不偏不倚,潜在的含义就是要准确。过犹不及!自主学习中的"自主"绝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否则,没了规矩,没了规范,没了界限,课堂就不成其为课堂;而人也不能成其为人。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的理念是针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提出来的。要改变的是,完全地、自始至终地由老师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先看第几段,再看第几段,遇到问题怎么思考,全部由教师做主的状况。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容易被压抑。要求的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当"放权"。根据国内外学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内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