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的弹塑性模型 6 . 1 引言 根据弹塑性理论,总应变可分成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其增量形式为: epijijijddd (6.1.1) 弹性应变可以应用广义虎克定律计算,塑性应变可以应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应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塑性应变需要已知材料的屈服函数,流动规则和硬化规律,对服从不相关联流动规则的材料,还需要已知材料的塑性势函数。弹塑性本构方程可以采用下述形式表示: epijijklkldD d (6.1.2) 式中 epijklD——弹塑性模量张量。 在上一章已得到弹塑性模量张量的一般表达式为: ijklrsklpqrsepijklijklmnuvmnuvgDDDDgAD (6.1.3) 式中 g —— 塑性势函数; ——屈服函数; A——硬化参数; ijklD——弹性模量张量。 近年来,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上的弹塑性模型发展很快,各国学者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很多,在这一章只能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的分析,介绍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土的本构模型的基本思路。下面几节分别介绍理想弹塑性模型,剑桥模型,修正剑桥模型,Lade-Duncan(1975)模型,以及多重屈服面模型和边界面模型的基本概念。 6 . 2 理想弹塑性模型 在这一节,首先介绍理想弹塑性本构方程的普遍表达式,然后介绍几个典型的理想弹塑性模型。 6.2.1 本构方程的普遍表达式 对理想弹塑性材料,塑性势函数与屈服函数相同,下面用F 表示,硬化参数A 恒等于零,于是式6.1.3 可改写为: ijpqrsklpqrsepijklijklmnuvmnuvFFDDDDFgD (6.2.1) 理想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也可用其它形式表达,下面介绍另一种表达形式。 弹性应变增量eijd 可表示为: 1192eijijijdIddSKG (6.2.2) 式中 1I ——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 ijS —— 应力偏张量; ,K G ——分别为体积弹性模量和剪切弹性模量。 式6.2.2 两边乘以ij ,注意到3ijijii ,可得: 113ekkddIK (6.2.3) 弹性应变偏增量可表示为: 12eijijdedSG ij (6.2.4) 屈服函数记为: 0ijF (6.2.5) 或 123,,0F I JJ (6.2.6) 塑性应变增量为: pijijFdd (6.2.7) 上式可改写为: pijijkkijFFddS (6.2.8) 两边同乘ij,可得 3pkkkkFdd (6.2.9) 塑性应变偏量增量可表示为: pijijFd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