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播种前及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2、作物需水量是指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播种至收获消耗于植株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分的总和。 3、对于旱作物,湿润年份及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小;干旱年份及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4、机组式喷灌系统应该选在丘陵地区。 5、畦灌是灌溉水沿畦田长边方向成薄水层流动,在流动中主要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6、沟灌是灌溉水沿作物行间的灌水沟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主要靠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7、畦灌优点是技术简单,工程费用小,缺点是易形成深层渗漏和表土板结,浪费水量并恶化土壤结构 8、淹灌适用于玉米。 9、覆膜灌溉也属于地面灌溉的一种方式。 10、沟灌优点是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节省水量,不会造成表土板结而破坏土壤结构,整地工作量比畦田大,先平后做沟。 11、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密播作物以及牧草等的灌溉。 12、沟灌适用于窄行距的中耕作物。 13、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是指灌水后,储存于计划湿润层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水量的比值。 14、20%原则是指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 20%。 15、多风地区发展喷灌较好多风地区发展喷灌较好。 16、体积含水率(又称容积含水率)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17、质量含水率(又称重量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18、单位换算:1m3/亩=1.5mm。 19、选择喷灌系统时应不必考虑作物种类、耕作方式因素。 20、影响作物灌溉制度的因素有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农业技术措施。 21、喷灌系统的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价差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期间验收应由监理部门或水利主管部门负责。 22、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灌溉系统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 23、渠道防渗率是指灌区固定渠道最大过水表面中防渗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24、安全超高是衬砌护面应有一定的超高,以防风浪对渠床的冲刷,衬砌超高指加大水位到衬砌层顶端的垂直距离。 25、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称为加大流量。 26、田间水利用系数小于渠系水利用系数小于灌溉水利用系数。 27、灌溉渠系由灌溉渠道和排水沟组成。 28、最小流量可校核对下一级渠道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