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看懂文字记录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说散文阅读的能力强,意思就是看懂、鉴赏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脑子里,用答题的形式使之外化,检查你是不是真“懂”,即你写出的答案与文意是否相符。看懂得多,答对的多,水平就高,得分就多;看懂得少,答对的少,水平就低,得分就少。——高考就是用一篇散文与几道试题作尺子,区分考生头脑中那种“暗箱操作”的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里,谁的答案对、谁的答案错,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尊重文本的客观性,是阅读能力考查设题的基本原则。因此认真解读文本,是正确答题的前提。答题与阅读是不可割裂的,在阅读能力的考查中阅读永远是第一位的。不想认真读文本,靠所谓“答题技巧”得分,是舍本逐末,绝不会取得好成绩。高考用问答的方式检测对文本的理解及鉴赏,散文题的设问,可谓千变万化。不同的试题,要求我们从不同角度阅读处理文本。因此,了解常见的出题方式及答题思路,对提高成绩就显得十分重要。千变万化的题目经过分析整理,可以分为几类;同类题目,答题思路大致相同。有了这样的意识,就可以在纷繁的提问中保持清醒,迅速找到答题路径。必须解决 2 个问题:1、怎样读懂一篇散文?2、怎样准确规范答题?一、怎样读?怎样才算读懂了?1、散文考查的要求:理解(句子含意),概括分析(筛选、归纳、概括、分析),鉴赏评价(品味、赏析、评价),探究(个性阅读)2、具体标准——五懂:(1)懂重要句子(词语)含意;(2)懂句间、段间关系和全文结构思路;(3)懂段落和全文内容主旨;(4)懂写作手法(表达技巧);(5)懂作者情感、观点。二、如何读懂?(一)明确五种分类。散文阅读中先明确散文所属的类型,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主题。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的散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写景、写人、记事、状物、说理。写景散文,如 2010 年全国 II 卷《大河家》写人散文,如 2011 年湖北卷《才子赵树理》记事散文,如 2011 福建卷《走进腾格里》状物散文,如 2009 年重庆《瓷器的意味》说理散文,如 2010 年四川《自然》(二)把握一个归结点。所谓归结点,就是散文的写作目的。散文归根到底就是达意、抒情、言志。但是,不同类型的散文,主旨也是会有所侧重的。文中的事、物、人、景是中介,通过他们去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散文一切内容与形式的作用,根本是为这个归结点服务。明确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散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