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包括以下1 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满足以上标准。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 (二)证候诊断 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 而 发 作 或加 重 ,痞塞 不舒 ,心 烦 易 怒 ,善 太 息 ,舌淡红 ,苔薄白,脉弦。 3.脾胃虚寒 证:胃寒 隐 痛或痞满,喜 温 喜 按 ,泛吐 清 水 ,食少纳呆,神 疲倦 怠 ,手 足不温 ,大 便 溏 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 4.脾胃湿 热 证:脘腹痞满或疼 痛,口 干 口 苦 ,身 重 困 倦 ,恶心 呕 吐 ,小 便 短 黄 ,食少纳呆,舌苔黄 腻 ,脉滑 。 5.寒 热 错 杂 证:胃脘痞满或疼 痛,遇 冷 加 重 ,肢 冷 便 溏 ,嗳气纳呆,嘈 杂 泛酸 ,舌淡苔黄 ,脉弦细滑 。 二、治疗方案 (一)辨 证选 择 口 服 中药汤 剂 、中成 药 1.脾虚气滞证 治法 :健 脾理 气。 推 荐 方药:四 君 子 汤 合香 砂 枳 术 丸 加 减 。党 参、炒 白术 、茯 苓 、炙 甘 草 、姜 厚 朴 、木 香 、砂 仁 、醋 元 胡 、法 半 夏 等 。 脾 胃 科 诊 疗 方 案 --第 1页脾 胃 科 诊 疗 方 案 --第 1页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 中成药:枳术丸、胃乃安胶囊、健脾疏肝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2)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和胃。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醋柴胡、炒枳壳、炒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法夏、佛手、木香、炙甘草等。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金佛止痛丸、达立通颗粒、胃苏颗粒等。 (3)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散寒。 推荐方药:理中丸加减。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苏梗、姜厚朴、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