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意义市人民医院主管检验师主要内容一,概述。二,血葡萄糖的检测及意义。三,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及意义。四,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意义。一、概述糖代谢主要是指葡萄糖在体内通过发生有氧氧化、无氧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代谢,为机体生理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何重要物质。临床常用的糖代谢检测指标主要有:葡萄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C肽和胰岛素测定、ß-羟丁酸测定等。下面主要介绍血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其意义。二,血葡萄糖的检测及意义1、测定血葡萄糖的主要方法是酶学方法,主要包括己糖激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己糖激酶法是推荐的葡萄糖测定参考方法。2、参考区间:成人空腹血清3.9-6.1mmoL/L3、临床意义。血糖升高主要见于:①生理性血糖升高: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②糖尿病③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嗜咯细胞瘤、生长激素增多等④胰腺病变、严重的肝脏病变⑤应激性高血糖:颅脑损伤、心肌梗死等。⑥药物影响。血糖降低主要见于:①生理性低血糖:饥饿及剧烈运动后②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胰岛素瘤③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4、注意事项。①轻度的溶血、黄疸、脂血症、维生素C、肝素及EDTA等对此方法干扰较小或无干扰。但是严重溶血的样本,由于红细胞中释放出较多的有机磷酸酯和一些酶,可影响测定反应从而影响测定结果。②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2%-15%③取血后如全血放置室温,血细胞中的糖酵解会使葡萄糖浓度降低,因此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氟化钠-草酸盐抗凝可抑制糖酵解。三,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及意义。1、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化合物,其结构类似果糖胺,称糖化血清蛋白。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果糖胺法、酮胺氧化酶法。其中果糖胺法最为常用。2、参考区间:成人果糖胺:1.65-2.15mmol/L3、临床意义。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可以反映患者2-3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天左右,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影响,是判断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的一个较好指标。4、注意事项(果糖胺法)。当血清白蛋白<30g/L或尿蛋白>1g/L时,果糖胺法测定结果会受到影响。血液中的胆红素、乳糜和低分子物质会对测定造成干扰,因此不适用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或急性时相反应后的患者。四,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意义。1、目前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方法基于电荷差异,如离子交换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电泳等方法;另一类方法基于结构差异,如亲和层析法和免疫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是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推荐的参考方法。2、参考区间:成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4.27-6.07%3、临床意义。①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与红细胞寿命和平均血糖水平相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指标,可反映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②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其水平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相应增加。③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发生有较好的预测能力。4、注意事项(HPLC法)。①层析时环境温度对结果有较大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温度。②抗凝剂EDTA和氟化物不影响测定结果,肝素可使结果偏高。标本置室温超过24小时可使结果偏高,于4°C冰箱可稳定5天。③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寿命短,可使HbA1c结果减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