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考取,考中)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终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
初中 1-6 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快乐。 ...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滕王阁序 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洁的样子);云销雨霁 (“销”通“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江苏南京)古 镜 (宋)沈 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八年级下册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写出其句中含义:1.蝉则千转不穷 ( )[...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重要有如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河北省中考必备诗文1. 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烛之武退秦师》1.实词: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附属二主。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佚(yì )之...
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桃花源记》 根底学问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经典习题一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扼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
一、谢弘微重点字词详细注释谢弘微,陈郡(秦置陈郡,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阳夏[jiǎ]人也(判断句)。父(谢)思,武昌太守。从叔...
名校小升初精短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
一、【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旳文言文,完毕10~13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文言文阅读(一)(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 10...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10~13题。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