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数学教学流程一、概念教学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二、复习教学(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由于复习课中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复习课伊始,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对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的内在需求。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教学内容来设置。一般来说,低中年级可创设生活情境,由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回顾知识。高年级可创设数学情境,学生在一连串数学问题的引领下自己回顾整理出要复习知识的框架与板块。(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梳理是复习课的关键。要把分散的各种知识,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进行归类整理,其间应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的结构,为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做准备。归网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要沟通知识之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归网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