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般医药院校考试差不多都是这些内容了。呵呵,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同学一点方便。 总论 第一章: 1 现存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2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5 2 卷2 0 0 万字,收药1 8 9 2 种,全面总结了我国1 6 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概念) 指自然地理环境差别大,中药材的生产分布的地域性,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如四川的黄连、广东的砂仁、云南的茯苓等是疗效好的道地药材。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目的: 1 、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 、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 、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 4 、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 、 纯净药材,保证品质和用量准确 6 、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五章:什么叫四气: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说明了药物作用性质。 五味的作用: 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药物滋味。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如治表证的麻黄、薄荷。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有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作用。如大补元气的人参。 酸:能收、能涩、能生津,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如山茱萸、五味子涩 精、敛汗。 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如龙骨、牡蛎涩精。 苦:能泻、能燥。如大黄之通便、苍术之燥湿。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如鳖甲软坚消癥。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茯苓。 升降浮沉的作用: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指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湧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食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归经的概念: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煎法相关:附子的毒性可以通过两三个小时以上时间的久煎来达到解掉其毒性的效果。人参、艾叶、知母引起中毒反应,跟服用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有关。 第六章: 相须: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明显增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