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俄国文艺评论家曾这样描述:农奴制的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这说明,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外来入侵 B. 国家的分裂C. 农奴制盛行 D. 黑人奴隶制的存在【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6 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 19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2. 亚历山大二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本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挽救统治危机B. 消灭农奴制度C. 发展资本主义D. 打击封建势力【解析】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俄国,由于受到农奴制的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各地暴动此起彼伏,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被迫于 1861 年废除了农奴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3.1850 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 30 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 .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 B .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C .罗斯拥有一块份地 D .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地主卖到另一个农庄【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861 年颁布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4. ( 2009· 盐城中考)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予以基本否定。你的正确判断是( )A. 甲、乙两人观点都错B. 甲对、乙错C. 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 甲错、乙对【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待任何事物都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但同时亦应看清其主流。 1861 年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所以总体上应当予以肯定。5.1873 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 革除封建礼仪 B. 加强中央集权C. 带动文明开化 D. 进行政治制度改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