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剧的诞生》一段有感——张晋源“宁愿随便做点什么,胜于一事不做’这条原则是一根绳索,用来缢死一切教养和一切高级趣味,很显眼,一切形式都因工作的这种匆忙而毁灭,甚至形式的感觉,感觉动作、旋律的耳朵和眼睛,也毁灭了,总之对于与一切闲适,人们不在有时间和精力了,应为,逐利的生活不断的迫使他竭精惮虑,置身于经常的伪装,欺骗或竞争之中,现在比别人少的时间做成一件事,才是真正的道德。”——尼采在忙碌中生活,也许早已变本加厉,因忙碌而活。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总在找着事去做,哪怕这事毫无意义更甚于明知对身体有害却也乐此不疲,最为常见的便是吸烟,从手臂的举落,指尖烟头的触感,口腔吮吸带来的快感,咽喉剧烈的刺激,肺部有目的的扩大缩小来告诉自己我有事做,我在做事,欺骗着意识由他来欺骗自己并不闲着,这也许这就是一个吸烟者在忙于某事时会忘记吸烟也不会感到不适的一些原因吧,当然有人会说类似于很多作家在创作时并非闲着,他们早已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吸烟只是他们获取灵感的一种方式,我想吸烟者都会碰到此类的事情,如果当你点起一根烟却正好忙于某一件让你不自觉的全神贯注的事时,当你有精力分神关注它却发现它已经成为一根烟灰更甚于烟头烫着才会想到手指中还夹着烟,作家也一样,他们抽烟很大的可能是思绪断了,用烟来弥补思绪重新接连这段时间的空白,并带有一定的安慰性,“我不是写不下去,只是抽一根烟来理清思路”。手机也有着和烟一样的作用,排解闲暇时带来的空虚、无助、害怕、烦躁等一系类负面的情绪,而且手机做的比烟要好的多,它适合于各个场所,各个时间段,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也给它带来了对于一个人而言的无限性,无限的信息让人可以时刻保持着忙碌的状态而不会像烟一样抽完和带来抽完后的刹那间的空虚感,但吸完烟后的灭烟过程也是香烟给吸烟者的一个过度,让吸烟者在此期间有时间思考我下一步的计划和行动。在手机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中我想很多人都如我一样正经事第1页共10页也许占不到10%,其余时间都在干一些让自己有所事有所忙的事。电脑和手机同理。当然除了烟、手机、电脑扮演着帮凶外生活中很多事很多物都起着同样的作用,他们的作用除了其功能作用等外还有很重要的功能或作用就是让我们胜于一事不做,让我们有事来做,不用静下来无所事事的去思考,因为静太可怕了,它只会让人慢慢陷于沉思,来面对现在的自己,或者冒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想法,从而扰乱了现在自己所谓的好的生活。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蜡笔小新说的一句话,也许只有幼稚于此才会有这样的言论“我很忙,忙着让自己无所事事”。第二篇。读《伟大的悲剧》有感读《伟大的悲剧》总有对人一种心灵的震憾,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通过两个南极考察分队失败一方的描写,再次证明,悲剧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5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5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第2页共10页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