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茄子河小学 孔欣欣教学内容:《愚公移山》是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持之以恒”,《愚公移山》是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受到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体会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作用。教学重点:1.愚公与妻子、智叟的对话。2.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含义。教学目的:1.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认识“霄”“渤”“箩”等 7 个生字,理解“直插云霄”“痴心妄想”等词语的意思。3.能概括课文大意,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激趣导入:同窗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板题(指导“移”字)“愚”什么意思 ?“公” 什么意思?“愚公”又是什么意思?“愚公”真的愚蠢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窗们把书打到 103 页,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每组的 3 号同窗按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学生共同纠正字音。边读边理解“直插云霄”“痴心妄想”等词语。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重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指导用关联词语把课文内容概括完整:由于( ),因此( )。即使( ),但是( )。最后(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面对愚公移山这件事,其别人的见解是如何的?拿出笔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品读句子:“算了吧,老头子,就这一家子人,哪能搬得动两座大山呢?再说,即使搬吧,那么多石头、土块又往哪里放呢?” “愚公啊,你还是歇歇吧!山那么高,像你这样风烛残年的人,哪能搬得了两座大山呢?”3.这两人的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提出了困难:人少、土石无处放、山高、年老)能够调换吗?(不能够,妻子的出发点是关心,智叟是耻笑)4. 你觉得妻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愚公妻子的话什么语调读?(心平气和)指名读妻子的话5.品读句子:“愚公啊……”自由读,你觉得智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盛气凌人,耻笑,自觉得是)把智叟的话活灵活现的读出来。6. 恰当的语言描写能够彰显一种人的性格。我们来看看面对这些困难愚公是如何做的?品读句子::“这个不难,我们能够把土石倒进渤海。”“是的,我是老了,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但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尚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儿子还会有儿子,子子孙孙干下去,不怕大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