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 评 九 品 中 正 制 历史文化学院 2010级历史二班 戚开敏 2010030236 2 浅谈九品中正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和事物就像斗转星移,潮起潮落,一方唱罢,一方兴起。这或许就是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所带给我们的:有开端、高潮,也必将有陨落。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作为后人,我们只能回望历史,而不能身处其中,对于任何事物的评析也只是我们根据现存的史料资料对前人与先前事物的探究。而我在这也只能缅怀历史,综合一些资料与自己的浅薄认识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一. 九品中正制的概念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 二. 九品中正制设臵方法 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 先在各郡设臵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臵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3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 道德﹑ 才能。家世又称‚簿阀‛﹑ ‚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 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据家世﹑ 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