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靖江王的爵级靖江王是明朝的一个同姓藩王,国于广西桂林(洪武五年前称靖江府)。关于靖江王的爵级, 《明史》卷 100《诸王世表一》说: “靖江王以南昌嫡孙受封郡王”。卷 118《诸猋列传三· 靖江王》又言:洪武三年朱守谦受封靖江王时“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续文献通考》卷208《封建考》引《史料后集》说:“高祖念侄文正终不忍忘,故其子守谦虽封郡王,冠止七旒,禄止二千石,而特设内外承奉、长史等官,宫城、庄田、宗社之类皆与亲王等”。诸书虽然承认靖江王的待遇有些特殊,但都肯定靖江王的爵级属于郡王。 然而这种看法却是错误的。依笔者之见, 靖江王在受封之初决非“冠止七旒, 禄止二千石” 的郡王,而是名副其实的亲王,后来爵级虽有所下降,有一段时间沦为“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但不久又有所恢复,位列旁支亲王。本文拟对靖江王的爵级及其变化作出正确的分析,并就正于方家。一、分封之初靖江王的爵级《明史》、《续文献通考》说靖江王是郡王的主要依据是封号为二个字,因为按明朝的封王制度,亲王的封号是一个字, 郡王的封号是二个字。但是这个制度是逐步确定的,在建国之初并无严格的区分。例如: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 年)一月追封死去的15 个亲人为亲王时,都是用二个字的封号,如追封长兄为南昌王,次兄为盱眙王,季兄为临淮王[1];各王的妻子初时也只称夫人,至洪武三年(公元1370 年)九月才改封在世的南昌夫人王氏、盱眙王夫人唐氏为王妃[2];但各王的女儿竟被封为公主,如南昌王之女被封为福成公主、蒙城王之女被封为庆阳公主,直至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礼部才对二人的封号提出异议,认为宜按亲王女改封郡主[3]。因此,在洪武三年分封诸王时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们的封号定为一个字、把南昌王朱兴隆的孙子朱守谦的封号定为二个字,并不是为了表示朱守谦是郡王,而主要是为了与南昌王的封号相一致,因为朱守谦是以南昌王的继承者的身份受封的,南昌王才是靖江王国的始祖[4],南昌王是二个字的封号, 朱守谦的封号当然也应该是二个字;另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区分亲疏关系,朱元璋曾说过: “诸王之于靖江,虽亲疏有等,然亦王府也,宜同亲王之制”。[5]靖江王国的始祖是南昌王朱兴隆,而南昌王是亲王,他的女儿该封为郡主,那么他的嫡孙作为其王位的继承者自然也就是亲王。从礼制、待遇等各方面来看,在分封之初靖江王与亲王确实没有什么区别:1、册封礼仪根据《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