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报告之宏观经济篇:宏观变奏进行时 2013年是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政府换届后新政府的开局之年,宏观形势与宏调政策动向特别引入关注。从上半年情况看,经济运行仍延续过去两年调整轨迹,伴随总需求增速趋缓与下行压力。宏观金融政策则因应经济形势与转变增长方式需要,体现积极稳增长与稳健防风险的双重导向。近半年来宏调试政的新取向与新风格,正在引导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预期形成方式发生变化,并会对后续改革进程与长期增长前景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观察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新政府近半年宏观金融政策转轨变奏特征,分析目前经济走缓的深层原因,并简略评论后续宏观形势与政策演变的可能情景。 一、调整背景下增速减缓 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仍延续过去两年以来调整深化与增速走缓态势,不同宏观指标呈现某种发散情况。具体运行特点可从几组宏观数据指标及其对比关系中得到粗略观察。 一是上半年 7.6%经济增速低于年初市场预期。如1 季度7.7%增长率低于“朗润预测”8.15%预测值,2 季度增速 7.5%低于“朗润预测”7.95%预测值,显示宏观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不过货币和融资增长速度不低。上半年 M2 增速为 14%,信贷余额增长率14.2%;社会融资总额增长 10.15 万亿元,同比多 2.38 万亿元。据央行 2 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数据,6 月份非金融机构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6.91%。经济现状与流动性陷阱相距甚远。 二是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长率为-2.2%,其中生产资料工业品价格指数下降 3%,尤其是采掘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6.9%,反应对早先资源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回调。不过生产者价格中的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为 0.4%,其中衣着生产者价格上涨 1.3%。上半年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 1.5%,居民消费价格上升 2.4%。总体而言,宏观经济并非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三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到9.3%相对偏弱水平。工业内部不同行业增速差异较大,如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业仅增长 2.2%,发电量和原油加工量分别为 4.4%和 4.1%,但是汽车产量增长 15%以上,化工部门、钢材生产、有色金属仍保持在 10%及以上增速,产品销售率维持在 97.5%较高水平。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20.1%,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高,分别为 33.5%和 23.5%。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较低为 15.6%,显示在目前宏观周期较低位运行阶段,某些工业行业产能闲置率上升并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