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战国策· 燕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被编排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记叙散文,其目的是通过对本单元文章的学习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同时,感受文章的简洁之美。《荆轲刺秦王》文本本身叙述的故事主要是荆轲肩负燕太子丹乃至燕国的使命,通过敬献图头,接近秦王开展刺杀行动的完整过程,既有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极力刻画不同人的性格、行为,成功塑造了荆轲这个“失败英雄” 。本篇课文选自 《战国策·燕策》,是战国策比较有代表的一篇文章。同时,司马迁的 《史记·刺客列传》也花费了很大笔墨介绍荆轲的事迹,其“荆轲刺秦王”的部分直接引用自《战国策》,因此,通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可以深入领会《战国策》的叙事特色。二、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高一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除疏通文意、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外,更多的应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鉴赏层面上,以期提高兴趣,使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上切实有所提高;在体现教材编选者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文言文智能的生成及发展打好基础;学生对故事性的文章往往比较感兴趣,增强教学的故事趣味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对《战国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初中八年级下,他们曾学习过其中的经典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能疏通文句、文意(2)能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过程和方法:(1)能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掌握情节特点,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内容(2)能体味个性鲜明的人物及完整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了解在古代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中历史人物的生动表现,初步了解《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2)能分析荆轲失败的种种原因,体会人物的悲剧性四、重点、难点重点:对情节及不同人物个性的把握,体会文章的叙事风格。难点:荆轲失败的原因及荆轲的悲剧性色彩。五、教学方法问答交流、讨论探究、引导点拨、诵读感悟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张艺谋曾经拍摄的一部很火的电影《英雄》 想必很多同学都看过,电影剧本借鉴了 “荆轲刺秦” 的故事, 把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拉回到2000 多年的历史, 体验那份刺杀的惊心动魄。那今天的语文课, 老师将和同学们通过《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