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万水千山“粽”是情万水千山“粽”是情 吉午 在那个年代,最美好的日子总与吃有关,没有诗情画意,所有的节日总在母亲的操劳下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了童年少时满满的回忆。 过完春节,日子没什么盼头了,懒洋洋地等来了同样懒洋洋走来的春天,到处都是“鼻啦汗水”的,紧小心慢小心还是弄湿了鞋,弄脏了衣裤,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母亲是严厉的,嘴上喊着收拾,心里却装满了善良与慈善,即便挨打那也是象征性的:儿娃子们,哪个不淘气。 惊蛰的钟声,仿佛惊动了春梦,母亲揣来了荷包蛋,放的是红糖,有色有味,只有我和父亲才有这样的口福,两个妹妹及母亲都只剩下喝红糖水的份了。最惊艳的是绿,悄不在意,竟染尽了乡村的山山水水。 母亲的梦索绕在江南水乡,缠绕在父亲的梦里,丝丝绵绵,断断续续,跨越万水千山,所有的乡愁浓缩成一枚小小的火车票,一辈子从没有夫妻双双把家回过,依如当年各奔天涯,母亲也许是为了逃婚才混入支边大军的,家里姊妹七个,符合支边条件,她们是定项招收,直接进了新疆正在筹建中的七一绵纺厂,父亲听说后一路追赶,父亲是独子,十三岁丧父,仅有一妹,按理说不够支边条件,只因一纸婚约,千山万水的追来,他的执着成就了一份姻缘。 不知道是机缘巧合,还是鬼使神差,父亲是裁缝世家,三代手艺人,十六岁拜师学艺,来到新疆,已是一个满师的人材,被乡政府接收大员哄骗到了芦草沟,一呆就是大半辈子,或许只为包粽子方便。 五一劳动节没有口舌之实,农村天天都是勞动节,全为另一个节日的到来而忙碌起来,期盼之中,端午节粽子的清香弥漫在每一个单调的日子里,母亲问我们,想不想吃粽子?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就割芦苇叶子去。芦草沟,顾名思义,最不缺的就是芦苇,闲长在有水的大渠小沟里,根据母亲的要求,叶子越大越好,挎上镰刀就往西河坝而去,身后传来母亲的嘱咐声:多弄点,说不定你七纺阿姨也要呢!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自从我记事起,七纺阿姨便是我们家在新疆的唯一亲戚。阿姨比母亲大两岁,有一个令我倍感自豪的哥哥和一个十分痛爱我的姐姐,至于表妹,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未曾留下丝毫痕迹。每当暑期,最希望的便是哥哥的到来,我们一起放羊,一起割草拾柴禾,也一起偷吃队里的西红柿、黄瓜和西瓜等农副产品,整个夏天玩得不亦乐乎。等到土豆玉米熟了,哥哥的自行车驮满了母亲为他准备的大包小包的土豆、玉米,满载而归。 过去的老乡是可以当亲戚走的,邻居更是可以当亲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