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实现机制及对策口相丽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是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已经开展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尚有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结合专业设置、利用教学资源、着眼于市场化开发、实现双赢合作效果,这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实现的合理机制。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这些机制,有关部门需要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顺利实现,为我国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关键词:合作机制;市场开发;双赢模式作者简介。相丽(1968-),女,河南郑州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文史。课题项目:本文系XX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XX年立项课题“高校大学生诚信研究”(编号:20XX-jkghab-002,主持人:相丽)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XX)23-0014-0320XX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国家巾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几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纲要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XX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第1页共7页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在开展产学结合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结合”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6条基本特征之一,此后于2001年、2002年分别召开了两次全国性“产学研”经验交流会.2002年末又推出了一批“产学结合”研究与建设项目.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高专产学结合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在当前形势下.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实现机制及对策.对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健康持续开展产学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现状中国使用产学合作教育一词始于80年代中期。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后5年为“引入”时期。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也开始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地交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经验。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习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经验,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产学合作教育试验,标志着我国“引入”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多种多样的国外教育界进行合作项目的形式.“克隆”国外的合作教育研究会(对外称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为标志.产学合作教育进入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实际进行探索的阶段。其特点是在民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从自发的、分散的状态.走向有组织有计划地群体状态。期间,在协会的组织下.组成了“产学合作教育研究课题组”,并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教委重点课题。1997年10月,教育部出台教高厅(1997)9号《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产学合作教育进入第三阶段,由民间有组织的试验,走上官方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这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纳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期间,由教育部领导提议,经协会研究.将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研”字的加进,扩展了第2页共7页合作教育的范围和内涵。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验力度,教育部成立了“九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高教司有关领导作为领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