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织实现党建有效覆盖工作汇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带动作用,做到“方向由党组织把握、活动由党员引领、群众由社会组织凝聚”,实现创先争优活动由党内到党外、党员到群众的延伸。新社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立足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联系服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发现、培养、树立先进和优秀榜样。一、夯实工作基础区分新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行业特征、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党组织建设在新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一是单独组建,属地管理。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且运作比较稳定的新社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可以单独建立党组织,隶属所在地或行业主管单位党组织管理。二是联合组建,协同管理。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不满3人的新社会组织,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由3―5家新社会组织联合组建。三是委托培养,挂靠管理。对仅有个别党员、不具备建立联合党组织条件的,将党员的组织关系依托新社会组织管理部门或社区党组织,实行挂靠管理。四是联络培养,规划管理。对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却没有党员的新社会组织,就近安排属地党组织或主管单位党组织,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等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工作。二、提供人才支撑第一,根据新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需求,选优配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原则上从新社会组织管理层中产生,也可以通过外聘、思想汇报专题内选、选派等方式选配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第二,派驻高素质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重点从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中选派政治立场坚定、熟悉党建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担任,并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和调研会等形式,掌握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工作情况,及时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根据新社会组织建设的需要,研究制定骨干人才中第1页共3页长期培养规划,通过专题培训、结对帮教等途径,提升新社会组织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新社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人才保证。三、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将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将创先争优活动纳入党建总体规划之中,整合资源,科学部署,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登记管理机关配合、属地党组织协助的“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格局。采取“属地”(即隶属于地方党委或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主管)、“属条”(即隶属于上级部门党组织主管)、“属资”(即由投资、主办单位党组织主管)、“属业”(即由行业协会党组织主管)等多种方法,建立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形成共同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合力。新社会组织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作用各异,要按照“分类推进,重点突破,积累经验,全面推广”的原则,在整体谋划推进的同时,把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较为密切、在当地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新社会组织,范文top100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各类商会等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加强引导培育,积极研究探索党组织有效覆盖、有效管理、有效提升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四、搭建有效平台五、明确落脚点第一,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社会组织要努力成为政府转移职能的“转接器”,结合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接替政府为社会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第二,切实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新社会组织要充当党和政府与社会成员的中介力量,把分散的个人意见和利益诉求以理性的方式反馈给政府,做到下情上达。另一方面,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情下达,从而实现政府与个体成员的有效沟通,扩大社会成员对社会事务的有效参与,起到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作用,为党构造更深厚的社会基础,确保党对第2页共3页各类新社会组织的有效领导,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