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指导老师:王建民班级:勘探班日期:设计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及图件编制,认识油藏地质特征, 掌握油藏分析、 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方法。二、实验要求与步骤1.利用 1 张 A4 纸或同样大小的透明或半透明纸张,或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将附图中 7 口井剖面复制到Coreldraw 或 GeoMap 中并转换成纵向相同比例尺的矢量图,然后按照油层顶面高程及实际井距连成如图2 所示的连井剖面,进行C储层及其油层的横向追踪对比,编制其岩相横剖面图和油藏剖面图; 进行沉积相、 测井相的分析及解释; 分析剖面岩性、 岩相横向变化、分析油藏储层和油层的连续及连通性以及油水分布特征,确定油水界面等。 已知该储层为中细砂岩,非储层为暗色泥质岩及局部致密的砂岩夹层。2.通过实验分析数据(表2)的整理,编制孔渗分布直方累计频率图、孔、渗、饱之间散点关系图、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韵律剖面图等、计算非均质参数等,分析C 储层物性特征、物性与含油性关系、纵向油水分布特点,分析层内非均质性及其影响。3.利用 6 张 A4 纸或同样大小的透明或半透明纸,或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编制油田井位分布图 1,将综合数据表1 中的顶面高程(m)、砂岩厚度( m)、油层有效厚度(m)、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由水饱换算) 、渗透率( mD )等数据分别加载于相应井点之上,绘制相应等值线图,分析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以及油水分布规律. 三、实验内容1、利用 CorelDRAW 软件将所给的七条剖面进行清绘矢量化然后按照油层顶面高程及实际井距连成如下图所示:由原图 S6井和 S9井中发育有透镜状砂体,所以从中首先判断为河流相,又因为题中已知储层为中细砂岩,且非储层为暗色泥质岩及局部致密的砂岩夹层 ,所以判断河流流速相对缓慢,所以排除三角洲微相等河流湍急的微相。由测井曲线 SP曲线上偏向左边的且离基线较远的 就可以断定其为砂岩;相反的为泥岩。可以判断中上部的地方为较好的储集层。1.将“ w油田井位分布底图”输入地质软件(GeoMap),提取井位坐标,将其用 Excel 打开,并结合将综合数据表1 编制表 1-1 ,利用表1-1 中的数据在 Sufer 中编制油田井位分布图(图1-1),并将表 1-1中的顶面高程( m)、砂岩厚度(m)、油层有效厚度 (m)、孔隙度(%)、含油饱和度( %)、渗透率( mD)等数据分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