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2009 年 4 月 15 日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推荐给好友] [收藏] [打印] 标签:中学生 学习 方法 可以说,每位同学刚升入高中时,都是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同样的老师执教,使用统一的课本,入学时的学习基础大致相当,但过了一段时间,学习上就会出现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差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屡试屡败,日见惨淡的成绩使一些同学产生畏难情绪,并逐渐丧失学习信心,进而由初中学习的佼佼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原因何在?我从1989 年起,历时十多年,对两千余名中学生(有农村中学的,也有城市中学的;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有基础年级的,也有毕业年级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不外两条:一是是否“想学”(目标态度),二是是否“会学”(学习方法)。光想学是不够的,还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法因素、教育因素、环境因素、性别因素等。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以下因素。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1.目标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我问他:“你以后想做什么?”“不知道。”“你梦想的大学是哪所?”“不知道。”“你喜欢的职业是哪个行业?”“不知道。”“你家住哪?”“不知道。”像这样,没有目标意识的学生,导致他在学习、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必定是消极、盲目、被动、应付。 我最愁见到的就是这种冷漠和麻木的学生。有些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家庭责任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因此没有学习目标意识。 斯大林说:“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学习目标对学习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崇高的目标可以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对学习目标则具有反作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目标、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承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所以,目标意识是中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自信 有资料称,在中国大陆有70%以上的中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的目光。学生的自信心最初来自老师、家长、同伴等方面的评价,进而来自积极、肯定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认知。因此,确立自信心关键在于自己,要坚信“我能行!” 在此,我也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