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引言学科课堂的三个根本学生的根本:教学之道,道在心灵学科的根本:学科本质学习的根本:持续的建构(深度建构)——目标的根本:学科核心素养问题:核心素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学到什么样态的知识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什么样态的知识学习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什么样态的知识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一、学到什么样态的知识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知识的产生与来源:极限思想的来源;乘法的产生;寓言的产生;报告文学的产生;杜甫是诗圣这个称号的来源;为什么将分子的运动叫热运动?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浮力的本质;数列的本质;物态转化的共同规律;阅读借景抒情散文的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如化归、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替代的数学方法;多重对话和移情理解的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方法;等效法;区位分析法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前后知识的顺序关系;上下知识的层次关系;左右知识的并列关系知识的作用与价值:燃烧原理的生产价值;文章蕴含的价值观;侧面描写的表达作用——学科本质二、什么样态的知识学习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内在条件:知识的活化;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外化;知识的整合基本模式:问题解决学习过程状态:深度建构(内源性;深刻性;实践性;整合性)(一)如何设计鲜活、精妙和精当的学科问题?“金色的鱼钩”:既然鱼钩锈迹斑斑,为什么作者将课文题目写成“金色的鱼钩”呢?“化学键”:物质内的“铁棍”是什么?起什么作用?“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球既没有底面,也无法像柱体、锥体和台体那样展开成平面图形,那么怎样来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呢?“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说明洋务运动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那是不是说明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错误的呢?“自由落体运动”: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燃烧的条件”:你能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吗?《老王》: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谁是幸运的人?为什么?(2)谁是不幸者?不幸在哪里?作者是怎么描写的?(3)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总结:(1)触发点:新奇处;困惑处;共鸣处;挑战处(2)触发器:问题(二)如何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素养目标-教学内容: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选择体现学科本质的教学内容,如“测量石块的体积”教学内容-核心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测量出不规则物体如石块的体积?核心问题-子问题群:(1)测量石块的体积有几种办法?(2)这些办法的共同点是什么?(3)测量石块体积背后的道理是什么?(4)我们还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子问题群-活动序列:(1)尝试与体验;(2)思考与归纳;(3)追究与提升;(4)整合与应用三、什么样态的知识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基本模式:问题驱动的整合式教学操作要点:核心素养-核心问题-子问题群-活动序列实施路径:(1)以课时为单位的核心问题教学;(2)以单元、领域或学期甚至学段为单位的主题统整教学:如何运用带有破折号的句型?如何运动动词来生动地描写动物活动?如何探索数学规律?如何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如何使用化归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导学策略:反思性教学;对话式教学;阶梯式教学;理解性教学策略1:反思性教学反省思维:“搭配的学问”——让学生将先前搭配的思维过程用图复现出来并思考:我刚才的思维有没有问题?本质思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学生认识完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让学生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批判思维:“装满昆虫的口袋”——为什么题目用“装”这个字而不用“塞”这个字?辩证思维:“认识科学”——科学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三角形”——三角形到底哪些可以变,哪些又不会变?策略2:对话式教学问题讨论:“测量石块的体积”——三种测量石块体积办法的共同点是什么?论题争辩:“认识科学”——科学利大于弊/科学弊大于利成果分享:“搭配中的学问”——你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