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略说早期的两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与《学行》

略说早期的两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与《学行》_第1页
1/7
略说早期的两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与《学行》_第2页
2/7
略说早期的两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与《学行》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略说早期的两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与《学行》略说早期的两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与《学行》 摘 要:中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学记》。但是,《学记》的广为流行却是在东汉以后,而在《学记》还没有广为流传的时期,由两汉之交的学术领军人物扬雄撰写的系统讨论教育理论的著作《学行》已经产生,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在唐宋以后也仍然有较大影响。遗憾的是,讨论中国古代教育史者却很少对这本著作予以关注。 关键词:教育理论;学记;学行;扬雄;影响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学校并对教育进行系统讨论、论述的国家。那么,中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什么?孔子被公认为最早的教育家,他不仅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更在《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教育的光辉思想,如:“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等。虽然《论语》产生于春秋时期,但是,它所记录的并非仅是孔子及其弟子在教育方面的言行。它还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的闡述并不系统。《论语》之后才出现了若干有关教育的专论,这其中,《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1] 一、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 就一般意义而言,作为讨论教育理论的《学记》,确实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对教育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专著。因为它很可能产生于战国时期。 据郭沫若考证,《学记》属于战国晚期的思孟学派的著作,作者为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学生乐正克。[2]乐正克在战国时期很有影响,《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可知他是主持国学的总教官,以职业“乐正”为姓。战国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 也有学者不赞成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不是个人著作。[3]不论《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记》是不是乐正克所著,但它仍被公认为是先秦儒家学派在百家争鸣和孔子的教育实践之后,最早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专著。 《学记》全文约 1500 字,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开始,引申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足证其于国家层面的重要性。它以言简意赅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比方,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略说早期的两部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与《学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