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工艺7.1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7.2 施加渗透剂7.3 清除多余的渗透剂7.4 干燥7.5 显像7.6 观察和评定7.7 后清洗及复验根据不同类型的渗透剂,不同的表面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与不同的显像方式,可以组合成多种不同的渗透检测方法。这些方法间虽然存在若干的差异,但都是按照下述6 个基本步骤进行操作的。这 6 个基本步骤是:①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检测前工件表面的预处理和预清洗;②施加渗透剂——渗透剂的施加及滴落;③多余渗透剂的去除;④干燥——自然干燥或吹干或烘干;⑤施加显像剂;⑥观察及评定——观察和评定显示的痕迹。渗透检测的时机:检测一般以最终成品为对象。但生产中和维修中的检验也常常使用渗透方法。时机安排原则一般如下:渗透检测应在喷漆、镀层、阳极化、涂层、氧化或其他表面处理工序前进行。表面处理后还局部机加工的,对该局部机加工表面需再次进行渗透检测。工件要求腐蚀检测时,渗透检测紧接在腐蚀工序后进行。焊接件在热处理后进行渗透检测。如果需进行两次以上热处理,可在温度较高的一次热处理后进行渗透检测,紧固件和锻件的渗透检测一般安排在热处理之后进行。使用过的工件应去除表面积炭层及漆层后进行渗透检测。但是,阳极化层可不去除,工件可直接进行渗透检测。完整无缺的脆漆层,可不必去除就直接进行渗透检测。在漆层上检测发现裂纹后,去除裂纹部位的漆层,再检查基体金属上有无裂纹。磨削、 焊接、 矫直、 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如果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则应在这些操作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 h 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渗透检测通常在喷丸和研磨操作前进行,如果在其后进行,则应进行包括腐蚀在内的预清洗操作,使表面开口缺陷完全开口。7.1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任何渗透检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检表面的污染程度及粗糙程度。所有污染物会阻碍渗透剂进人缺陷。另外,清理污染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反过来也能同渗透剂起反应,影响渗透检测灵敏度。被检表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影响渗透检测效果。受检工件表面准备和预清洗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可能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同时,又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例如:不得用钢丝刷打磨铝、镁、钛等软合金,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等。被检工件经过机加工的被检表面一般要求粗糙度R。≤ 12μm;非机加工表面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