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品牌化建设【摘要】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文暖”青年志愿团队为例,介绍了他们创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品牌的做法和经验。一是目标明确,旨在公益;二是组织健全,科学管理;三是渠道畅达,运行灵活。【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做法全国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座谈会中提倡,要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全社会兴起“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和社会所给予的角色期待,注定其将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层面上具有天然的优点,在志愿服务中具有特有的活力,在各类各式志愿服务活动中,依次进行了发起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等的角色转化。为更好地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发挥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正能量作用,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培育大批能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认可和学习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明星级、品牌化”团体。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文暖”青年志愿团队为例,重点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的品牌化建设途径。无一、无大志不长远――目标明确,旨在公益“文暖”青年志愿团队自2008年创立以来,以“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为行动宗旨,努力做到“服务周边群众、拓展学生能力、健全组织管理、追求持续发展”,结合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双重期待,将学生的技能培训与素质提高有机融入于志愿服务中,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育载体,实现“促进社会进步与提升自身能力”的兼顾发展。该团队立足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强调志愿服务的延续性与保障性,把服务的义务性质和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文暖”团队扎根基层、帮贫扶困,不仅得到地区领导、学校领导的支持与赞扬,也得到了媒体和群众的高度认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实现了方式和载体的创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的品牌化建设做了有益尝试。二、无规矩不方圆――组织健全,科学管理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尚未广泛建成由学生内部自行发起并合乎法律规范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团体。大多志愿服务团队及活动都是通过高校和地方共青团组织进行指导和管理。“文暖”将共青团组织作为服务团队的发起点和承接点,采取建立健全校团委领导的,志愿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的组织运行机制,最终完成志愿服务团队的社会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其成为独立于共青团组织的高无校新型团体。1、突显专业性,组织化管理“文暖”立足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特色,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针对性地将“文化项目”和“科技项目”送往周边地区。如在暑假期间,师范类的志愿者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分别走访公主岭、梨树等周边学校。科学的组织管理是确保组织机构能够成功运行的重要保障。“文暖”在对新成员的吸纳和培训中,让新成员能够全面认识到志愿服务性质,克服片面的、不成熟的志愿服务意识,避免出现能力参差不齐现象,注重团队管理,明确自身责任,运用奖惩机制来衡量和激励团队成员所做的贡献。2、注重延续性,项目化实施“文暖”除了发挥自身优势,展现志愿服务专业对口的特色之外,还深耕服务的项目化建设。从服务对象的确定、服务活动的实施到活动效果的评估,都具体化到项目推进的各个层面。“文暖”始终与梨树青年创业基地、伊通满族自治区博物馆等地方机构紧密联系。在服务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总目标下,细分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服务项目,并将项目中具体任务落实给个人,最终达成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文暖”还通过建立层级反馈制度,由组织成员分别自行调查、了解和锁定服务对象,再由团队集体讨论确定服务对象,使成员对活动的来源、服务过程及服务效果有充无分预判,且能在方案的策划和实施中表达意见和看法。3、完善保障性,评价化推进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时,鉴于其公益性特征,社会效益自然成为考核服务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团体的评估,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同样作为评估和考核的另一重要方面。“文暖”在强调服务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