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经验交流)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而不至于流于形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效,然而,在现在的小组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大致有小组合作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学生分化严重,评价简单或单一,没有针对性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分组 很多老师认为分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前后位四个同学在一起就为一组,确定一位小组长就可以了。这样有可能是好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成绩较好;差组学习积极性较低,容易产生挫败感,成绩会继续下滑,最后是班级内分化现象严重。小组划分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组学校的成效性,小组划分首先是要遵循均衡性原则,均衡性首先指小组内成员的水平要涵盖班内的“优、中、差”三类学生,这样中等生会以优等生为学习榜样,差等生先以中等生为学习目标,产生“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带动班内整体学生成绩提高。其次,均衡性指小组和小组之间要均衡,这样小组和小组之间容易产生竞争关系,有竞争才有前进的动力。这样在分组过重中,小组成员不仅有小组内部的帮扶学习,而且还面临外部的竞争压力,自然而然就会带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中比较好的形式,我认为四异质合作学习是比较具有成效性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学习成就、心理特征、能力特长、家庭背景等方面各不相同,根据班级规模和学习任务不同,可由4 —8 人组成,并调整好座位。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合作学习小组尽可能不采用学生自然形成的小组形式,避免同质小组,编组时宜采用随机编组的方法。否则,不仅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也影响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二。、有效的学习 主持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而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这样可以吗? 教师 1 :我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为: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阶段性学习成果汇报(小组互帮后的成果)——教师指导。我们现在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上达到极限后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发展。 主持人:你们学校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对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教学案例,一中的化学特级教师钱承之老师,在一次公开课 2 上,他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小组交流,每个人先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