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4 年 1 月 9 日在 XX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梅永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 XX 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 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内在压力,在中共 XX 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落实年、突破年"总要求,综合实施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百姓福祉持续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3501 亿元、增长 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2.2 亿元、增长 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10 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70 亿元、增长 13.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94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300 元,分别增长9.8%和 13%,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 (一)坚持抓转型稳增长,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纵深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一企一策"解决重点企业困难问题,工业经济实现增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475 家、达到 1950 家;工业增加值增长 12.5%,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 57%,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34%,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 24%,我市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济宁高 XX 县区高效传动与智能铲运机械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 9 家,4 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 500 强。在全省首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成功发行首期"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辰欣、润峰等骨干民营企业加速成长,泰丰液压、卡松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全民创业行动深入开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540 亿元、增长 16%。 (二)坚持抓基础促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达到 115.6 亿斤。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3 家、"三品一标"产品 129 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 283 万亩。新增家庭农场 574 家、农民合作社 3782 家,土地流转 154 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86%,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济宁农高区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渔业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和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成效明显。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现全覆盖,解决了 26.2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兑现各项惠农补贴 9.5 亿元,新一轮扶贫开发实现 14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