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劳动定额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挖掘企业潜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2、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它是组织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手段,是进行计划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基础,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衡量员工贡献大小的尺度,是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重要条件。做好劳动定额管理对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劳动定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群众性较强的工作。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原则,正确认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正确处理责、权关系。二、劳动定额的定义与范围1、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应该消耗的劳动量标准或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或完成工作量的标准。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1.1、工时定额也可称“时间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如对车工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等。1.2、产量定额也可称“工作定额”,是在单位时间内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对车工规定一小时应加工的零件数量、对装配工规定一个工作日应装配的部件或产品的数量等。1.3、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工时定额越低,产量定额就越高;反之,工时定额越高,产量定额就越低。一般情况下,机械制造业主要采用“工时定额”形式制定劳动定额。三、劳动定额的构成制定劳动定额要对从原料投入到合格产品入库的全过程进行工序分析,确定每道工序的时间消耗。具体而言,劳动定额的时间由如下几方面构成:1、作业时间。是直接打到工艺目的所需要的时间。按期作用又可分为基本事件和辅助事件两部分。前者是直接达到工艺目的所需要的时间:后者是不直接完成工艺目的的而是为保证工艺目的的实现所消耗的必要时间。2、附加时间(宽放时间)。指工人除正常作业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2.1、生理宽放:人体都会有上厕所、喝茶、洗手、擦汗等需求,正常温度环境条件下,生理宽放率为5%—6%,即8小时工作时间中保留20—25分钟最为适宜;如更沉重的工作或者更不利的工作环境,还可酌情提高比率。2.2、疲劳宽放:人体不可能不疲劳,而疲劳则一定需要停下工作稍事休息,以便恢复原有效率或工作品质。基本疲劳宽放定为3%。在机械自动作业时间越长,而作业员没有利用此时间另作其他作业,则可适当降低比率;根据作业姿势与重量或阻力、工作环境、加工复杂度等因素,则可适当提高比率。2.3、管理宽放:由于某些行政管理或其他特殊非作业员因素所造成的作业中无断。如设备点检、首件送检及封样、现场清扫整顿等。管理宽放率一般可定为4%。公司总的宽放率一般控制在10%左右。3、凡能够检验产品质量、统计产品数量或能利用工时计算效率的工种,以及有其他考核标准的工作,均应制定劳动定额,实行定额管理。做到劳动有定额、效率有考核。四、劳动定额的管理部门与职责1、劳动定额的主管部门为人力资源部,生产中心、技术中心、财务部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专业归口管理。2、公司有关部门在劳动定额管理方面的职责如下:2.1、人力资源部与生产中心共同负责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的核定。2.2、技术中心负责提供制订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所必须的图样、工艺资料等。2.3、财务部负责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的成本核算。2.4、各部门负责提供制订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所需的基础资料等。3、人力资源部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劳动定额资料库,其内容应包括:作业项目编号,作业名称及作业程序,使用机具材料,工作等级,质量要求,劳动组织形式,定额时间以及制定依据,工时规范包括的项目、制订和修改日期等。4、负责劳动定额工作专职人员要由熟悉专业知识、懂得生产业务、有相当技术水平、热爱本职工作、政策观念强、能坚持原则的人员担任。5、劳动定额工作专职人员的职责是:5.1、贯彻执行公司有关劳动工资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劳动定额工作,为合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