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虎形辖铭文新释刘钊《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1一书车马器部分168 号收录的是一件如下的虎形辖:据该书说明文字介绍: 辖的出土时间为1978 年 5 月;出土地点为西安市阿房宫乡窑西村;辖的尺寸为通高7· 88 厘米,虎长1 《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年 10月版。3·6 厘米,厚 1· 3 厘米;辖的重量为0.0985 千克;辖的形制特点为扁长方形,可插入軎上的辖孔。辖的上方饰卧虎,虎体各部位轮廓清晰。辖上下各有一孔,用于插销固定。辖体一面刻有2行 8 字铭文;辖的时代为战国晚期,从虎的造型特点和铭文的内容及字体来看,此辖应属战国晚期秦昭王四十六年器。该书对辖的铭文所作释文为:卌六年,禾工,一、工免。这一释文存在几处问题。按照我们对照片的观察,重新摹写铭文如下:按照这一摹本,铭文应释作:卌六年,私工,工勉。一。由此可知,《西安文物精华——青铜器》一书对辖的铭文所作释文存在的问题是:一、因观察不细致,在用白粉填充字口以为拍照时,没有注意到“禾”字右边还有笔画,以致漏填,从而将“私”字误认为“禾”;二、与上同样的原因,将“勉”字误认为“免”;三、误将表示编号的“一”夹在铭文中间连读,致使文意不通。按“私工” 一词又见于 “卲宫盉” 铭文 2。“卲宫盉”见于《集成》 10357,铭文分为三部分:卲宫私官,四斗少半斗。2 “卲宫盉”之器名,有些著录和著述或名为“邵宫盉”,或名为“邵宫和” ,或名为“卲工盉”。从文字看,第一字从“卩”不从“邑”,无疑应释为“卲” 。《殷周金文集成》收入该器,编号 10357, 但器名文字将第一字释为“邵”,铭文释文却释为“卲“,未免自相矛盾。该器器形类似盉,但是旧著录将其称为“盉”,有的是因为误认铭文中“卲宫私官”的“私”字为“和”,以为“和” 通作“盉”,因而将其称为盉的。该器器形见于 《商周彝器通考》图 488、《殷周青铜器通论》图版63· 122、《金文总集》 4444、《陶斋吉金录》5·2、《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录》 3· 14。容庚先生在《商周彝器通考》中指出该器“器形如壶,前有流,后有立兽作鋬,与商及周初之器形大异,乃战国末异制也。”朱德熙、裘锡圭先生在《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原载 《文物》 1973 年 12 期,后收入 《朱德熙古文字论集》 ,中华书局 1995 年 2 月版)一文中指出: “从铭文字体看,这件铜器当是秦代或战国末年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