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股权再融资偏好相关研究

股权再融资偏好相关研究_第1页
1/6
股权再融资偏好相关研究_第2页
2/6
股权再融资偏好相关研究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文献综述专业:姓名:学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摘要] 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再融资偏好,符合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大多不放弃再融资机会、股权融资的比重较大,且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非上市公司,这一现象的发生必定有其内在原因。公司融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也是金融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文献的梳理,大致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讨论成果。[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融资偏好 成本再融资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再融资指的是上市公司在其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再通过各种渠道、采纳各种方式获得资金的行为。狭义再融资则指上市公司在其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以后,再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获得资金的一种行为,具体形式包括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再融资的狭义定义实际上指的就是股权再融资,本文采纳的是狭义定义。近年来再融资问题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更是引起了理论界的讨论热情,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特别的制度背景及上市公司本身的情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进行讨论,本文在此进行了梳理。一、股权再融资偏好讨论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Ross(1974)首次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企业融资理论中。Myers(1984)在 Ross 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对称信息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提出了“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会优先考虑内部融资,当需要外部融资时,优先考虑债权融资,然后考虑股权融资,并且这一理论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实证检验。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顺序却与这一理论相悖,据曾昭武(2024)统计,无论是盈利公司还是亏损公司其内部融资的比例都远低于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例高于债权融资的比例,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2000 年有人统计中国上市公司内 部 融 资 、 股 权 融 资 、 债 权 融 资 的 比 例 分 别 为19.19%、53.23%、27.59%。韩德宗、李艳荣(2024)统计过上证 30 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共 70 个成分股 1996 年到 2000 年的再融资情况,显示具备再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中,股权再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57.86%,债权融资比例是 17.73%,内部融资的比例只有 20.63%,与发达资本市场的实践大相径庭。国外上市公司不存在股权再融资偏好,学者对股权再融资的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股权再融资偏好相关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