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电荷电量的概念;源-于-网-络-收-集2、电源的内部结构;3、回路电压定律:U=U1+U2+U3。四、教学过程:第三章电容器本章教学目的:1、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了解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它的计算公式。2、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的意义。3、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以及电路计算。4、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掌握电场能的计算。教学步骤:(共七课时)1、 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课时;2、 第二节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一课时;3、 第三节电容器的联接二课时+一课时练习课4、 第四节电容器中的电场能一课时;5、 机动一课时。1、第一课时:教师学科《电工技术基础》开课时间二、基础知识:源-于-网-络-收-集开课班级高一开课范围温州市级课型新授课课题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教学目标电容器的基本结构。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物理意义。3. 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那些因素有关,能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1.电场器、电容量的概念。2.平行板电容器的计算。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物理意义。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具纸介质电容器及其他电容器若干时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板书源-于-网-络-收-集3一、新课导入:1.莱顿瓶的故事:教师:第三章电容器叙述,导入第一节1745 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马学生:森布罗克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集中精力,电容器与电容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聆听一、电容器: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1•特性:储存电荷。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2•定义:被绝缘介质隔开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的两个导体的总体。(极队伍全长达 900 英尺(约 275米)。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板,介质)11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3.充电: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使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种电荷的过程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4.放电:威力两极板带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不带电。2.导语:莱顿瓶就是简单的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源-于-网-络-收-集教师:演示,讲述,讲解,提问学生:作笔记,观察,思考,二、电容器的结构:1. 多媒体演示:两块金属导体板,在两块正对的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一个的储存电荷的容器电容器。2. 金属板称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