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洞头县人民医院吕作培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等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病程可急性发病,也可慢性迁延,一般病史在2周之内为急性腹泻,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史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病症之一,每年全世界估计320万小于5岁的儿童死于腹泻,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儿童平均患病l~12次;发达国家每年每儿童患病1~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腹泻仍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下面仅就霍乱,志贺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致腹泻性大肠杆菌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肠炎,弯曲菌肠炎及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等进行阐述。细菌性腹泻一霍乱霍乱是由产生霍乱毒素(CT)的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临床特点:剧烈的腹泻(便量大,可呈米泔水样)、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O139群霍乱弧菌是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地出现的大批霍乱样腹泻的病人吐泻物中分离到的一种新型的霍乱弧菌。由此菌株引起的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无法区分,故也被WHO定为霍乱。由于人群对O139群霍乱弧菌缺乏免疫力,有可能取代O1群霍乱弧菌蔓延到世界各国,有人预言,这些流行可能标志着第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因此,对O139群霍乱弧菌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一)霍乱的临床表现:分三期1泻吐期:急性起病。剧烈腹泻(特点为水样便,典型为米泔水样便,每次便量大,无明显不适和腹痛),每日十余次或数十次。少数伴有呕吐(特点为无明显恶心,呕吐物为水样,喷射性,性状与大便性状相同),一般无发热。一般持续数小时至2~3天。2脱水期:持续和大量泻吐,导致水和电解质严重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表现:口渴、皮肤弹性差、手指皱缩、眼窝下陷、舟状腹、哭无泪等。血压下降,脉细弱、心音低钝、尿少甚至无尿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神志淡漠等酸中毒表现,如呼吸深长、神志不清等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表现等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3天。3反应恢复期:泻吐逐渐减轻而停止,脱水表现好转,尿量增加,多数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此期持续2~4天。霍乱总病程不长,一般3~7天。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血液浓缩表现。(二)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等。(三)粪常规检查:为水样便,无炎症细胞成分。(四)粪便细菌学检查:1粪便悬滴检查及制动试验: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发现有小亮点划过视野,为动力阳性,表明标本中有弧菌(不一定为霍乱弧菌),如再滴加诊断血清,在上述镜中,看不到小亮点划过,为制动试验阳性,提示有霍乱弧菌。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确诊依据:下列3项中有一项阳性,可确定诊断。①有泻吐症状,粪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②霍乱流行期间,有典型症状,便培养阴性,但血清抗体测定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③在疫源搜索中,粪便培养出霍乱弧菌,在检前或检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明显的霍乱接触史,可诊断为轻型霍乱。治疗:原则:综合措施休息、饮食、对症治疗、合适的抗生素应用及补液。液体及电解质的及时并足量补充是治疗的关键。(一)对症治疗:严格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6日以后,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续7次阴性;胆汁培养每周一次,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二)补液治疗:输液总量应包括: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入院后继续损失量+每天的生理需要量。静脉补液用于重度脱水病人及不能口服的轻、中度脱水病人;轻、中型病人可口服补液。(三)抗菌治疗(辅助治疗)作用:减少排菌量,缩短排菌期,减少腹泻量。药物:环丙沙星,呋喃唑酮(痢特灵)。上述药物可选择一种,疗程3天。二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等)及肠道的痢疾三联征:便次多量少的粘液血或脓血便、痉挛性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杆菌为肠道的志贺菌属,为革兰氏阴性菌。生化特点:有菌毛无鞭毛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病原学】分型:依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