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 论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化傅海伦国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 以下简称《标准》) 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当今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的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人才。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建立数学模型,这样才能进行数学推理、演算、求出结果,对原来的实际问题作出判断,并能够预测未来。然而,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必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因此,作为普通中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学习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有关知识方法,胜任数学建模的教学。本文首先简介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数学建模过程与方法,提出优化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途径。一、重视《标准》中数学建模的意义与方法简 而言 之, 用数 学语 言和 方法 设计 数学模型的过 程称 为数 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标准》指出: "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 关于在高中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标准》 主要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将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来论证的。二者的意义都在于突出体现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标准》将数学建模作为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是《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高中数学课程通过设立 " 数学建模 " 的学习活动, 正是将它作为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正如《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论第5 条所说: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