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案9 教学目标理解、鉴赏、诵读全诗。教学重点研究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中又有变化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诗句至今还依然索绕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读他在天宝年间目睹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 之,所在哭声震野”的凄惨景象而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二、简介背景: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 他满以为从此可以 “立登要路津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处同上 )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 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 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如翰林张(jì)、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 他满含辛酸地写下了这种生活的情状: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出处同上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 “药价 ”,这就是他后来说的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他看到了唐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下了《丽人行》。而在天宝十四载 (755) 岁末 (安史之乱前夕 )写成的传世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表现了他深广的忧愤:他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