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加入情境的教育学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维度组成。1、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从成分上分析,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3、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2)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可以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和教育环境★。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1、教育的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2、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③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教育目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①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②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2、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2)教育目标分类★(三大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1)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②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预定的制约作用;③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①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②阶段性---教育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也要提出高于原水平的要求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适时教育④个别差异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3)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性别角色社会化。1、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2)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P49★政治对教育①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②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③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种手段是法律④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手段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51①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②对文化的普及③教育还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1、应试教育的负效应:★★P57①片面追求升学率②升学造成学生分化③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普及性、群众性)、发展性。(1)好老师的职业情感和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促进。(2)促进★:指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帮助,包括:通过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缓和焦虑、以及克服优柔寡断。促进的教育态度★可以综合为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3)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简答: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怎样做?)2、教师智能结构★:(1)知识结构:★P81①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②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③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2)能力结构:★★P82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